校園中的皮膚傳染病
「小明手上長了這麼多顆東西,安親班的老師和小朋友都怕被傳染,吃飯時間他都不能自己盛飯,連所有的玩具他都不能碰,只要碰過都要洗過,根本把他當成洪水猛獸!」為了小明手上的『疣』,王太太已經連著跑了好多家皮膚科,如今在我面前發洩著被當成異類的委屈。
開學好幾個禮拜了,皮膚科門診的學生族群明顯減少,看青春痘、打雷射的學生少了,但是來看傳染病的學生卻沒打折。像小明這種病毒疣,是由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引起,好發在手指、腳底,往往是因為直接接觸到病人的皮膚或脫落的表皮而感染,當個人對此種病毒的免疫力低又恰好有小傷口時,就很容易中標。但是免疫力好的時候也可能自己痊癒,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小病號身上,所以遇到小病人我一定會加以利誘,給予心理暗示:「小明啊,手上的東西只要好好治療就會好,阿姨給你吃兩天補身體的強壯藥丸,回去跟安親班的老師和小朋友說,醫師說六個禮拜就會好了!」治療主要是破壞局部感染的皮膚組織,可包括液態氮冷凍治療、電燒、藥物腐蝕、化學藥物局部注射、及二氧化碳雷射治療等,依照病患情況斟酌使用。
其他校園常見的病毒傳染病還有:水痘、手足口病、傳染性紅斑。大名鼎鼎的水痘大家可認識它了,由名為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」這隻病毒所引起,潛伏期約為兩週,病人可能有發燒、疲倦、喉部不適等重感冒的症狀,並出現小丘疹。這些小丘疹在數小時就會變成水泡,好像是『玫瑰花瓣上的露珠』,跟著就產生膿泡,最後結痂脫落。傳染途徑是經由直接接觸患部以及飛沫傳染,當你的小孩班上有人出水痘,在病人的疹子出現開始到結痂為止,都具有傳染性。如果你的小孩沒有打過水痘疫苗,那麼他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可能會發病。多數的小朋友不會有嚴重的危險,但是卻會令他們極度的不適,甚至無法上學,倘若患處受到繼發細菌性感染,或因為搔抓,很容易就留下疤痕。現在有水痘疫苗可以注射,效果好值得推廣,但除了台北市之外必須自費施打。
而手足口病是由惡名昭彰的腸病毒中的克沙奇A16病毒所致,潛伏期4到6天,流行於6、7、8月,可在手掌、足底發現孤立性小紅斑,然後迅速轉為米粒大或豌豆大的灰白色小水泡或丘疹,同時口腔黏膜亦有小水泡及口瘡性糜爛,故稱手足口病。偶而在臀部、腳上的皮膚也會有疹子,也會有輕微感冒症狀。不出兩週自己會好,但仍要注意是否有無菌性髓膜炎或心肌炎等腸病毒的嚴重併發症。
由人類小DNA病毒B19所致的傳染性紅斑,又稱第五疾病,好發於5到14歲的孩童,潛伏期兩週。臨床的表現可有趣了,先有輕微感冒症狀,然後在臉頰出現深紅色紅斑,好像被打了兩耳光一樣!兩天後會在上臂伸側出現網狀紅斑延伸到軀幹,不癢,一到兩週自行消退。
至於細菌性的皮膚傳染病,容易引發流行的就屬膿痂疹及腥紅熱。膿痂疹是因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角質層所導致的急性發炎,少數由鏈球菌引起。好發於鼻孔、下巴,也可在外傷處如四肢出現,有膿液滲出形成蜂蜜狀金黃色痂皮為其特色。傳染能力強,往往從自己臉上又傳染給自己其他部位。要勤加洗手避免傳染他人,加上使用抗生素就能治癒。
令老師們聞之色變的腥紅熱,肇因於咽喉或皮膚傷口感染了鏈球菌,病童會有發燒、喉嚨痛、頭痛、腸胃不適,典型的皮膚黏膜症狀有:發紅的像草莓一般的舌頭,粗的像砂紙的紅皮疹,以及皮膚縐折區的線狀小出血點。燒退皮疹消失後會脫皮。小朋友們必須接受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並加以隔離。
無論是細菌性或是病毒性的傳染病,總喜歡在人多的地方繁衍,學生們聚集的校園,正好是傳染病的溫床。只要注重個人衛生,有問題及早就醫,就能永保安康了。
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36號3樓之1 (02)2545-4546